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

法國帶團大揭密 (上)

就像很多人知道的,去年9月28日,我重回法國,打算先重讀碩二,接著計畫攻讀博士。但今天要說的跟學業甚麼都沒關係,而是我接的某一種工作,一種並非每個人都有機會了解的工作。

去年11月,即回來之後的兩個月,我接到Sandra的一封信。她是巴黎某個戲劇製作商的秘書,信中說他們輾轉知道我重回法國了,問我有沒有興趣接下12月到2月之間帶團的工作。仔像想想,臺灣似乎沒有戲劇製作商這種公司,勉強說有點像是新象和中正文化中心,但也都不一樣。

就稱這個製作商為古柏吧,因為是名為古柏的兩姊妹所經營的。這次古柏是出資和中國天津雜技團合製一齣「愛麗絲夢遊中國」的新馬戲。三四年前還在法國時,我已經跟他們合作過,帶過大連雜技團以及天津京劇院了。

很多人聽到我的這個工作,總會以為就像帶觀光團一樣。No No No,憑我這種爆烈的個性,以及對逛街的討厭程度,要我帶觀光客 (而且一帶還是三個月),我想我可能會先吐血而亡吧。

那帶這種演出團隊到底是要幹嘛呢?先從職稱看起,我是該團的Administratrice,另外一個和我合作的劇院則把這個職位稱為Manager,因此總的來看,我的工作就是第一,團的所有行政文書:和各演出劇院公關票務技術總監的對口、和住宿飯店的聯繫,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和製作商的聯繫,有任何問題都要隨時回報,讓我覺得我有點像抓耙子......

第二,雖然天津團隊裡已經有一個叫做「翻譯」的人,但由於沒錯,就向各位所想的,法國人的英文沒有那麼好 (飯店人員OK,但劇場技術......就別想了...),再者我們天津的翻譯妹妹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穿的漂漂亮亮,跟在他們口中的「領導」旁邊 (天,這個詞會讓我起雞母皮)。所以團裡面的人有事都很少找她,翻譯的工作幾乎都落在我肩上了。

帶了三團,發現翻譯的種類還真的千百種,但年齡都差不多,都介於27-32之間。有大樑型 (大連雜技團的姊姊,是全團令人安心的存在;演出時接近場控),天真型 (就是個開心果,雜事她都願意做;演出時,呃...幫忙拍照),巴結型 (上面的人在她就在,團員很難找到她;演出時協助道具上下場,場控由我接)。翻譯和我會需要緊密合作,因此她的角色不僅會影響我的工作分量,還會影響到全團氣氛。

左邊是我們的音樂技術人員之一,中間是翻譯妹妹,右邊落魄地穿著外套的人就是我

(待續)

沒有留言: